17 四月

教学贴: 手把手教你如何反歧视!全是干货

阅读量:406  

先说一句,本文不是案子,甚至都不是故事,不过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,或着,正在经历着一些显性的,隐性的种族歧视或者攻击的小伙伴们,我要讲的,也许会解答你们心中的那些:要干啥?该咋办?怎么应对?的种种问题。

或者说,这就是一个教你如何保护好自己,并且在不惹上任何麻烦的情况下,进行反击的教学贴~~~

顺便还穿插些有的没的八卦和行业内幕,相信我,大家坚持看到最后,应该总是有收获的。

这里先介绍一下,本文当中很多的信息,尤其是干货部分,直接来源于我的好友,我从当年落地加拿大学习语言班的时候就认识他,他在蒙城当了16年警察,目测已经升到了职位天花板。

上周末他刚好来我这个小镇办案,来之前打了个电话:算起来好多年没见了,不然见面聚聚?

其实算起来也真的是五六年没见了,他老妹还是我特别好的闺蜜之一,我婚礼上的新娘捧花都是她亲手扎的,只是后来工作家庭各奔东西~~~

当年在天台上聊天到深夜还舍不得回房睡觉的一群年轻人,现在成了在家伺候老公孩子做饭洗衣的中年大婶,或者是发际线堪忧的秃头大叔~~~不过也是因为这多年的交情还在,所以一杯咖啡下肚,也依然是口无遮拦的实话实说,比那些咱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官样文章,来得是有意思多了。

不过也是因为是非官方发言,应警察大哥要求,隐去他的职位,辖区,姓名,毕竟你懂的,我们其实做的都是一入行就是干一辈子的工种,好不容易熬到了他的这个资历位置上,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话来说,那是内卷得已经比冬天的包心菜还结实了,不能因为私下里的吐槽而砸了自己手里的饭碗。

于是就让我称他为A大哥吧。

下面就让我整理一下我们那天聊天的内容,顺便结合一下几点大家通常都会有的,针对于各种歧视行为的理解误区,来抛砖引玉地讲讲在现下这个暗流涌动,情况在短期内并不会变好的形势下,到底怎么应对才是正确的。

误区一:我接触的都是高素质,高教育程度的白人,所以,种族歧视?不存在的!

这一点应该是最普遍的一个想法了吧,尤其是现在小土豆总理,还有乐高省长都反复强调着:加拿大是个自由平等的国家,不存在针对亚裔或者其他族裔的系统性歧视!

对于这话,我跟A大哥的观点非常一致:政客的嘴,骗人的鬼~~~

有人的地方,就有偏见和歧视。

别说是不同的种族和肤色,就连那些土生土长好几代的加拿大人之中,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阶级和地域歧视,“红脖子”,“乡巴佬”,“白垃圾”,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拿来做划分的词,不同的群体之间也是在网上网下各种掐架。

哪怕是阶层地域背景都差不多的一群人里面,也会存在着性别歧视,年龄歧视,性取向歧视等等。

所谓的教养,也无非是让人的克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。

就像我之前写过那些有关家暴的文一样,总有读者看了以后留言或者私信我说:啥?老公跟冷战几天不说话是家暴?他不给我钱买菜也是家暴?不管孩子让我丧偶式育儿也其实是在家暴我?

就跟这些隐性的家暴很容易被人忽视一样,其实并不是大家脑子里所认知的那种对素不相识的人大打出手,恶语相向,辱骂侮辱才是种族歧视,很多软性的歧视无所不在,而且隐秘性极强。

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经历过一些一听起来好像是夸奖,但是回过头来怎么琢磨怎么有点儿不对劲的话,比如说:

哇,你的英语/法语讲的好好哦,一点都没有很多中国人说话的口音!

或者是A大哥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遇到的:能接受太多西方思想了,真想不到你居然是穆斯林/阿拉伯人?(他是一个全家移民加拿大二十多年的土耳其人)。

这些话乍一听貌似都是好话,甚至还隐隐会给人一种受到主流社会肯定,高人一等的错觉。

于是才有了那种“我认识的都是高素质的白人群体,所以我是没有感觉到被歧视”的言论存在。

其实言下之意可不就是:我可是已经顺利漂白进入了高级阶层的华人哦,我的“高素质白人朋友”最多也就是歧视歧视那些还在埋头打拼,连话都还讲不清楚的新移民阶级,歧视不到我头上。

说难听点儿,这样的心态,跟那种“我可是太君的翻译官,他们再是杀中国人也杀不到我头上”的汉奸想法,其实也就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。

而对于三观正常的人来说,这样软性的歧视性言论其实也是最不好对付的,你说要硬怼回去吧,好像对方也没说啥不好的,反而显得你这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,但是忍了吧,又觉得跟吃了个苍蝇似的,憋得自个恶心难受。

就跟家暴一般都是从冷暴力和语言暴力一级一级升级来的一样,对于这样裹着糖衣的隐形歧视一味的忍让放任,甚至还跟着一起附和着去踩上两脚,最终那把火,是迟早会烧到自己头上来的,别忘了,当年鬼子撤退的时候,有几个翻译官是得了善终的?

只有明确但是又不失风度的表达出“你的言论冒犯到我了,我不喜欢这样”,让对方知道你的态度和底线,才不会一步一步走到不可控的那一步。

一般来说,面对这类情形,我的应对是面带微笑,语气温和:

有口音其实是好事啊,一个人说英语有口音,只能说明他其实会说一种你不会的语言而已。

而脾气比较直的A大哥,他会说:我们阿拉伯人又不是穴居人,会接受新东西不也很正常嘛,哦,对了,我吃饭走路说话倒是我爸妈教的,这一点跟你一样。

误区二:只要我低调低调再低调,那么歧视就不会找到我头上。

其实这事还有个升级版,那就是:如果我强调一下我不是中国人,就能狗头保命。

于是网上各种“我是韩国人,不是中国人”“我是越南人,不是中国人”“我是日本人,不是中国人”~~~的文化衫大卖。

(类似这款的,销量还挺高,价格也不便宜)

面对这事,A大哥讲了一个他自己经历过的故事:当年他们一家落地加拿大不久,911就发生了,然后那时候对阿拉伯裔的歧视,简直是一夜达到了峰值,虽不说是人人喊打吧,但是走在大街上,那些路人的眼睛里都能射飞镖。

他爹马上就把蓄了好多年的大胡子给剃了,然后让他妈他妹都赶紧的摘了头巾,每天的祷告礼拜啥的都关屋里偷偷进行,外人问起教义啥的一概不知,甚至还跟A大哥强调说,在外头吃饭啥的,点菜就说:我吃鸡肉,我吃牛肉,或者是我吃蔬菜~~~

千万别跟人说:我不吃猪肉……

反正是一定要低调到尘埃里才算完。

结果呢?再是这一番折腾,那张脸还是那张脸,人家一眼就能认出他家是阿拉伯裔移民……

于是总是有不怀好意的小混混上学放学路上,对他各种挑衅,她妹妹的课桌被划花,课本被涂鸦上脏话,他妈去超市买菜被收银员多收了钱还死不认账反咬一口,他爸在路上被人拦下“恐怖分子滚回你的国家去”~~~

直到有一天A大哥在学校的更衣室,一拳把对方杂物柜的门砸了个坑下去……世界顿时安静了,他在学校的生活也从此清净了。

A大哥最后总结说:再是夹紧了尾巴低调做人,都不及那一拳来得实在。

当时他们学校还有一个从以色列来的男生,一样被人各种欺负,各种歧视,但是这人身材瘦小,单挑打不过。

有一次看他在公交站被几个人跟个皮球似的推来推去取乐的时候,他被A大哥仗义救下,赶走了混混们,然后A大哥问他:那些人为啥看你不顺眼?

小伙说:他们觉得我是阿拉伯人,是恐怖分子炸弹客。

A大哥一脸黑线:你没跟他们说你其实是以色列人?

小哥:我说了。

然后呢?

小哥苦了张脸:没用~~~

为啥没用?

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以色列人其实是犹太人……

所以说那些强调自己是XX人,不是中国人的,就真的可以省省了,先不说是这个做法是多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,欲盖弥彰……那些真的是铁了心想要进行歧视攻击的,根本就没那心思去看你衣服上写了啥,只要你长了张亚洲人的脸,那就跟打游戏PVP一样“红名皆是怪,打你没商量”,别说是韩国人日本人了,估计你衣服上写你是外星人都不好使。

而且其实把自己刻意弄得灰头土脸的不起眼,反而会更加危险,因为没有人会是某天早上一睁眼,就会自己对自己说:我今天要去打个中国人来出气~~~

所有那些看似随机的攻击事件,凶手都会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准备,踩点,选择目标,而且大多数时候,他们还会跟踪目标一段不小的距离,来伺机下手。

而这些人都是些外强中干的懦夫,只会找那些比他弱的老人和妇女动手,所以越是畏畏缩缩地把自己藏在一角,其实就更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~~~而那些气场强大,从头到脚,或走或站都充满了自信,放人堆里受人瞩目的目标,他们是绝对不敢也不愿下手的。

还有就是,没事别玩手机,也别两个耳朵都插着耳机,那些人都是乘其不备而突然袭击,做到时刻保持警惕,耳听八方眼观六路,发现有人尾随跟踪或者特别不正常地突然靠近,及时作出应对,哪怕是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呢,也能救自己一命。

总结一句话就是,把头抬起来,绝对比把头低下去有用多了。

误区三:被人语言或者是武力攻击了,报警没用,路人冷血,只能忍了。

有关这个说法,A大哥表示,谁说报警没用?找我肯定有用,我穿上警服帮你抓人,脱了警服帮你揍人,都好使~~~

既然选择了当警察,就跟选择了当医护一样,都是怀揣着一种信念,要么是除暴安良,要么是救死扶伤,不然钱又不多,又累又要上夜班还挺危险,谁愿意干这行?

所以真别觉得加拿大警察除了每天开罚单就不干别的了,遇事找警察,永远是首选,哪怕是好像看起来貌似没有啥用,起不了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是也绝对好过你不找。

举个例子,如果你在公共场合被人言语辱骂侮辱,纯口头,没有肢体接触,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,尽量取证(录音或者是找身边的人证),寻求旁人的帮助,然后转头立马去警察局报警。

为啥去警察局呢?因为这样轻微的语言攻击事件,如果你打911的话,估计等警察来已经是好几个小时以后的事儿了,黄花菜都凉了。

去了警察局说明情况以后,你如果手头有证据当然最好,如果没有的话,其实也没什么,根据法律,只要你人到了,他们就必须接待你并且对你的事情记录在案,然后会给你一个案件的号码,让你能够跟进。

对于很多人,似乎事情到此就为止,没有下文了,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毕竟警察很多时候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这类没有造成实际人身伤害的事情,登记一下就放一边算了。

但是如果你比较较真,时间比较多,能做到时不时地去打电话查一查,你会发现,其实这事还真能有下文,比如如果当时的事情是发生在某个商店里,那么警察是会去联系商店,要么要他们查监控,要么会对这个事情,对店家提出警告,要他们加强安保,保障顾客的安全,毕竟这事就跟你在商店里面摔了烫了一样,是可以进行追责的。

同理,公共交通上也是一样,记录下发生的时间和公交车号,报警的时候这类信息越细越好。

而如果是在外面公共场合,如果是同一地点,短期内发生好几起类似的事情,警方实际也会加强那附近的巡逻,守株待兔总能撞上,所以千万别觉得报警看不到效果就不报警了。

不过前提条件是,你要主动的把这个事给提出来,哪怕是当时接待你的警察不以为意,但是电话多打几回,总能遇到一个像A大哥这样不怕麻烦真正管事的。

说到这儿,我厚着脸皮终于问出了那个敏感问题:你说警察都是好人,那前阵子对反歧视亚裔游行比中指的那个警察怎么说?真的就跟警察局官方说的那样,那个图是P出来的?

说到这个,A大哥居然比我还气:我可没说警察里头都是好人,我只是说里面大多数是好人,这行里面的人渣败类低素质也有啊,比如那谁,谁谁谁,还有那谁谁谁~~~此处敏感省略N字,反正就是各种吐槽,历数那些年里他自己都因为肤色背景宗教,受过同事上司的夹板气。

如果警察局的发言人说那个图是P的,就应该要他们拿出被复原以后的图出来,反正警察局的电脑专家那么多,有很多人专门就是干这个的,还原一张照片,那还不是小菜一碟。

如果他们复原不出,那就说明这事肯定是真的!

而且在A大哥看来,这事有很大可能其实就是真的,而且警局内部肯定也知道那个车里是谁,但是估计就是内部警告,然后暂时调到别的部门暂避风头去了。

当然了,这类事情水更深,属于各行各业的灰色潜规则,这儿就不好细说了。

不过同为高危职业,A大哥是去年第一批就感染了新冠,老婆孩子都没躲过不说,跟他天天工作的十六个人里,最后13个都是阳性,活蹦乱跳的一屋子汉子一夜被放倒,躺床上咳得跟八十岁老头似的。

里头大多数人估计是跟A大哥一样,感慨自己运气不好,外加后悔是不是防护不到位,但是也保不齐有人会因此迁怒于他人,毕竟了,怪别人总比怪自己来得容易。

A大哥其实还怼过某个对新冠武器阴谋论深信不疑的同事:这就好比你在家磨了把刀,想试试到底锋利不,结果不是去杀了个鸡,也不是去捅了个猪,而是自己给自己大腿上来了一刀~~~你觉得可能么?

不过其实警察再是认真负责,也不可能在你报警的同时就瞬移到你身边来救人,这就涉及到我们这次谈话中的重点了:

如果最严重的情况发生,也就是说,对方对我进行了暴力攻击,那该怎么办?

首先A大哥想要说的是,打要还手是对的,但是要看你怎么打,还有什么时候打。

就跟我以前说过的便利店老板抓贼需要满足抓现行的苛刻条件一样,自卫还击同样也是如此。

拿之前那个在BC省被泼咖啡的女孩来说,不少网友就觉得,对方就是个死老头子,你一个年轻人怎么都能打过了是不是?

但是实际上呢?如果那个女孩迎面一拳,搞不好还真能出事~~~

因为“泼咖啡”这个行为,跟咖啡的温度,泼过去的角度,杯子里还到底有多少液体都有关,遇到一个死缠烂打的律师,还真能在“是不是要故意用热咖啡作为武器来伤人“这一点上,跟她纠缠不休,而如果女孩迎面一拳,这肯定就是冲着伤人去的,一旦打出了毛病,上法庭扯皮是肯定少不了的。

而且就算是她以牙还牙同样一杯咖啡泼回去,这个时机也很有讲究,要在死老头子泼了咖啡刚收手的那个极短时间内才可以,一旦他转身走了,你再追上去泼他,也能坏事~~~

这个转瞬即逝的时机,真的得要揣个秒表才能把握。

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,其实那些网店推送的什么防狼喷雾啊,电击枪啊,伸缩棍一类的防身物品其实都是不能用的,尤其是电击枪,多大功率的都是违法!而喷雾类也只能用于动物,不能用在人身上~~~

所以大家千万要小心,别到时候因为反击,反而吃上了官司。

那种钢笔大小的防身小用具其实倒是合法,比如说这种:

但是其实这玩意A大哥是不推荐的,为啥呢?

首先,这个东西完全可以用车钥匙和圆珠笔来代替,没必要花钱还天天在包里揣着。

第二,这个工具其实只对那种劫财劫色的情况有用,因为对方是有所图,一般都会先控制你,这样你在近身肉搏的情况下才能用上。

但是对于单纯的攻击,人家本来就是冲着你这个人来的,这个小工具实在是太短了,你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够着他进行自卫,这也是为啥那个老太太能用长木条把对方打上担架,武器这个东西,其实也讲究一寸长一寸强。

但是根据魁省法律,是不可以随身携带双节棍,伸缩棍,也不能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,携带棒球棍和拐杖一类物品~~~

那咋办?打又打不过,还不让用工具,就真的只能等着被揍了?

其实也不然,A大哥对此的建议是:打不过,你找人帮你打啊!

现在常常在网上看到那些亚裔被殴打,然后旁边还有人站着不动或者干脆就是拿着手机拍视频的新闻,总会给人一种“人情凉薄,现实冷漠“的失望感。

但是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,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,第一反应是观望而不是上前帮忙,其实是再正常不过,甚至根本就是一种我们远古以来自然的一种生存本能,哪怕他们再是想要出手,但是总有一种心理上权衡在反复地劝阻他们。

或者干脆就是这人反应比较慢,傻傻地看着,脑子里根本还没拐过弯来。

但是在这个关头,如果你能够主动求助,就很可能会把那个天平的一头给压下去。

就好比A大哥说的,他们在警校学习时候遇到的一个例子:有人不幸落水,在水里扑腾,旁边一人站在那儿看,犹犹豫豫不知道该干嘛。

这时候如果有人一把拽着他的袖子来一句:快救人啊,你等啥?

极大可能这人二话不说就跳下去了,而一旦一个人下去,很可能也有更多的人也会跟着伸出援手。

人的心理其实就是这么奇怪,见死不救也许还有可能,而被人求着还视而不见,却是少数中的少数。

尤其是如果你求助的对象,是一对年轻小情侣,或者是至少有三个人以上的一群人,那么他们出手帮助你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
因为男生在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,总是要充个英雄的,而一群人当中,即使混杂了那一两个有种族偏见的人,但是也总有一个讲理的。

还记得之前有过一个报道说,在温哥华,有个年轻女子出门被个变态一直尾随,结果她就是找到了公园里面的一群玩滑板的年轻人求助:对不起,那个人一直在跟着我,我很害怕,你们能让我在这儿避一避么?

结果那些年轻人不仅马上就同意了她的要求,还立马站起身来,要去跟那人理论~~~

结果对方一见这边人多势众,马上就脚底板抹油跑了。

那些叫嚣着要中国人滚出去,还要动手打人的,其实也跟这个跟踪女孩的痴汉一样,都是一些欺软怕硬的懦夫,一旦发现是二对一,甚至是 N对一的情况,马上就怂了,遛得比谁都快。

那么如果离人群比较远,或者是在晚上孤身一人的时候该咋办呢?这种情况其实也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小工具可以用到,也是这次A大哥送给我的一个小礼物,长成这样:

这个小钥匙扣一样的东西,其实是一个小型的报警器,别被那个圆圆的跟按钮一样的东西给误导了,那个就是个装饰样的东西,是按不动的,真正的玄机在旁边那根拉绳上,一旦拔出来,就会发出非常大而且刺耳的警笛声。

这是拔出来以后的状态,相信我,动静真的是超级大,我就拍张照片几秒钟的功夫,一家人都被直接震到蒙圈,连狗子都夹着尾巴跑窝里躲着了~~~

其实现在很多手机也有类似的拉警笛的功能,但是为啥这个更加好使呢?首先就是这个非常的小巧轻便,可以任意挂在包上,腰带上,钥匙上,像我这样包里永远无数样东西塞在一起,如果真的被人给攻击了,估计把手机给翻出来的功夫,人也已经GG了。

而这个可以就拴在一个随手可得的地方,遇到紧急情况,一拉就行。

还有一点,也是A大哥最推荐的一点,就是这个东西一旦被拉响,除非是把那个绳子的头给塞回去,否则是停不下来的。

因为如果是按键型的东西,一旦被对方打落在地,或者劈手夺过去,很容易就能给关上,也就是失去了原本的意义,而这个,他必须要取到两样,还要对准那个小眼才能插上关闭,而这个时候,很可能就已经有不少人听到动静过来帮忙了。

据A大哥说,这玩意被他暴力测试过,放地上用脚跳起来踩扁了都能一直响,堪称质量担当。

而且更加有用的一点是,这个警报的发出的声音,跟市面上绝大多数汽车的警报器是一样一样的,也就是说,是个人都会条件反射地往这边看,尤其是晚上,再是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,听到这个声音,都会打开窗子看看是不是自家的车被人砸了~~~

我后来查了查,类似的小东西在亚马逊上也能找到,并不贵,十来块钱给自己的安全加个保险。

最后我想用A大哥的经历来结束这个文,同为经历过各种歧视的少数族裔,他也曾经懊恼自己为啥没有生为白人,为啥家庭给人生自带一个困难属性,也曾经恨过父母为啥要移民,让孩子跟着被人歧视欺负,他甚至还想过把自己那个一看就是阿拉伯人的名字给改了,跟自己来加拿大之前17年人生全部割裂~~~

但是后来他发现,其实这些都是没用的,不管是谁,对他的第一印象,永远是:阿拉伯人/穆斯林。

这是与生俱来,永远无法改变的一点,而之后他在同事,朋友,上司眼里的印象,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停地在做加减法。

为什么要徒劳地去改变一个无法改变的东西,而不是专心去做剩下的加法呢?

夹缝求存,最重要的是能硬能软,硬是对自己的自信,对那些无法改变的部分坦然接受并且为之自豪,软,是相信这个世上大多数人依然是好人,向人求助并不丢人,男人的拳头和女人的温柔,同样是有力的武器。

保护自己,不伤害别人,只要做到了这两条,其实人生无憾。

立即咨询
请输入一个可用的邮箱地址
立即联系